【导读】7月12日,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系列十讲之五期《金砖+在全球南方的实践与挑战》在上海报业大厦举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金砖国家组织联合研究院研究员朱杰进主讲,随后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玉、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Mamakhatov Tlesh(马马哈托夫·特列什)、巴西圣保罗大学政治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讲师 Tiago Soares Nogara(蒂亚戈·诺加拉)展开圆桌对话。上观App、央视频、复旦大学视频号等直播。
本期讲座由文汇报社、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金砖国家组织联合研究院联合主办。
经整理将分主讲、圆桌、互动、快评等以飨读者。此为互动篇。
重心由西向“南”,寻求多维度外交突破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毛庚龙:俄罗斯属于全球南方吗?
Mamakhatov Tlesh:我认为在外交事务与外交关系层面,俄罗斯属于全球南方。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处于敌对态势,因此我们必须实现多维度的外交突破。
另一方面,俄罗斯是跟很多全球南方国家接壤的。我们的外交重心已从过去对西方的侧重,转向与全球南方国家开展合作,尤其是中国。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俄罗斯的优先合作伙伴,我们将共同推动世界向尊重主权、公平合作的方向发展。两国携手,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景也将更加光明。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需要合作,从这个角度而言,俄罗斯非常乐意成为全球南方的坚定一员。
从聚焦金融转型转至“三轮驱动”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袁良丞:金砖组织最早聚焦于经济和发展,但是在2019年开始讨论政治和安全议题,这个转变的重要节点在哪里?
朱杰进:金砖机制的诞生确实跟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关联密切,最初的突破集中在金融领域,后来拓展至经济领域。
金砖合作初期的实践,如建立新开发银行、设立应急储备安排等,均未涉及安全议题。然而,安全与经济本身有内在关联,发展与安全始终是分不开的。
进入后危机时代,金砖成为全球治理的平台,其影响不仅关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的改革,也触及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
当前的金砖合作呈现出经济、安全、人文“三轮驱动”的态势。其中,安全领域的合作标志着金砖机制的逐步转型,使其从原本侧重经济领域,发展为如今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机制。
有望启动的两洋铁路,具备双重意义
大学职员徐斌:中国和巴西在经贸的哪些方面有合作的机会?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两洋铁路是否有可行性?
Tiago Soares Nogara:两洋铁路项目在巴西国内已被广泛讨论,目前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明年大选卢拉总统如能连任,有望正式启动。它将连接巴西现有的铁路干线——这些铁路贯穿其主要的资源产区并通向大西洋港口——延伸至亚马逊地区,穿越安第斯山脉,最终抵达秘鲁的钱凯港。钱凯港是中国“一带一路”在拉美的重要节点。一旦投入运营,铁路将显著缩短巴西通往亚洲市场的运输距离。此外,该条走廊还能有效降低对巴拿马运河等传统海运瓶颈的依赖,提升巴西及周边国家的物流自主性与全球竞争力。
计划中,两洋铁路连接钱凯港。图为2024年12月18日在上海洋山港拍摄的印有“从钱凯到上海”的集装箱。新华社发
因此,两洋铁路项目还将与秘鲁新建成的钱凯港形成互补关系。该项目计将通过多边机制获得融资,包括新开发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巴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等。两洋铁路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也象征着中巴之间日益紧密的南南合作与区域一体化努力。
近年来,巴西正式推动将其国家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24年底,双方同意在多个关键政策上加强协同,包括加速增长计划(PAC)、“新巴西工业”战略以及“南美洲新一体化路线倡议”。这些政策被巴西政府视为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区域互联互通等方面。
前外交部长塞尔索·阿莫林在2023年4月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曾指出,“‘一带一路’在许多方面,已经通过我们双边合作的具体项目得以体现。”上世纪80年代已启动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合作项目,并于1993年建立了中国在全球南方的第一个战略伙伴关系,这些都表明两国之间的合作早已体现了“一带一路”的核心精神。
四位嘉宾的圆桌探讨,激发了观众更多的探索心
在经济领域,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取代了自1928年以来由美国长期占据的位置。中巴贸易种类丰富,巴西向中国出口大豆、铁矿石、牛肉和石油等大宗商品。中国企业在巴西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也十分显著,包括贝洛蒙特水电站、东北地区的大型输电线路,以及比亚迪(BYD)在巴伊亚州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等。
由守转攻,AI与气候融资破题
摄影师郑凯莉:金砖和全球南方除了在经济、安全、人文领域外,是否会在新的制度设计方面发挥作用?
叶玉:说到制度设计,刚刚谈到的金融领域便与此相关,新开发银行的合作堪称金砖国家制度建设的典范。而其他领域,2025年巴西金砖峰会通过了两份专门文件,或许值得关注,一份聚集人工智能,一份聚焦气候融资。因为这两个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属于增量领域,规则尚未建立。如何制定未来的规则,正是当前各国博弈的焦点。即便美国在推动“去全球化”,也要争取主导,因此金砖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备受关注。
气候领域的讨论历时已久,金砖成员内部立场虽有所分化,基本共识仍在。总体而言,金砖已由“防守方”转为“进取方”。印度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国内也设定了激进的绿色化目标,只是在国际谈判中相对保守。相比美国,金砖国家在气候议题上更为积极,可在气候融资相关机制的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WTO规则须维护而非替代
材料开发测试工程师徐则林:有没有可能在“金砖+”国家框架体系内重新建立类似“WTO”的独立贸易联合协定,以避免来自于某些大国随意发起的贸易制裁?
朱杰进:当全球治理改革受阻,我们是否干脆另起炉灶?这种思路在某些领域可行,在另一些领域则行不通。比如新开发银行,它与世界银行之间并非取代的关系。
基础设施投资就像开餐馆一样,老饭店旁边开一家小餐馆也没问题。但贸易领域不同,是规则制定。WTO规则是全球多边贸易的基准,若金砖国家另搞一套“金砖贸易规则”去取代它,相对较难。
贸易天然面向全球。中国是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如果只在金砖里定规则而抛开WTO,反倒损害自身利益。毕竟我们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双边贸易,而且适用的都是WTO规则。当下,即便美国对WTO采取敌视态度,中国依然坚定维护,金砖同样在捍卫多边贸易规则。
以和而不同来探索治理范式
南京高校教师朱宇博(线上):从文化多元性视角出发,您认为金砖国家未来可以进行哪些合作更有助于全球南方应对挑战,或促进共赢?
Mamakhatov Tlesh:金砖国家追求的是和而不同,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找和谐共处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我们所倡导,是金砖内部合作的原则,每个成员国都是平等的。
即便我们相隔万里,文明、文化、宗教各不相同,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理念,希望推动构建更公正的秩序,并在多边体系中弘扬这一原则,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乎各国切身利益,更关系探索全新的全球治理范式。
巴西再工业化道路不同于美国
喜马拉雅主播沈佳文(线上):美国在气候行动上态度消极,有部分原因出于制造业回流保护。巴西作为全球粮仓,已着手发展绿色能源,是否会与美国展开合作,助力其制造业回流?
Tiago Soares Nogara: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做法与其在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国际机构中的行为如出一辙:一旦无法主导相关进程,便选择退出而另起炉灶。这种逻辑也在其推动制造业回流的策略中有所体现。这里存在一个根本性的误解。制造业能否真正可持续且具有竞争力地回流美国,取决于稳定的全球供应链、多边合作机制,以及获取负担得起的绿色技术——而孤立主义或单边政策恰恰与这些要素背道而驰。
巴西并不认同这种路径。我们尊重与美国现有的协议与合作关系,美国依然是我们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重要伙伴。然而,近期的某些举动——例如特朗普以批评我国国内政策为由,宣布对巴西商品加征50%的关税——显然构成了对巴西主权的公然侵犯。正因如此,巴西社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无论是生产部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一致坚决捍卫我们的自主权和民主选择。
同样明确的是,巴西自身的再工业化道路与美国的模式存在显著区别。我们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公平的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更新。作为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之一、被誉为“世界粮仓”的国家,巴西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威胁,例如气温上升、水资源紧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不仅是一种道义责任,更是经济上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不仅因为其在绿色技术和融资方面的能力,更因为它在多边发展议题上的共同承诺与长期立场。
俄巴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机关工作人员张太星(线上):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共赢需要相关机制来保障,中国有“一带一路”倡议机制,俄罗斯和巴西有没有相应的合作倡议或机制?如果有,这些机制的共同点和和不同点有哪些?
朱杰进:俄罗斯和巴西同为金砖伙伴国,也都是“一带一路”的坚定支持者。
倡议甫一提出,中俄便推动“一带一路”与俄方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对接,当时称为“带盟对接”。俄罗斯在欧亚地区有自身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则推进“一带一路”,两者交汇于中亚及欧亚地区。起初存在一些竞争,但经过双方协调,成功实现两大倡议对接,如今合作成效显著——不仅在金砖框架内,也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持续深化。
去年,习近平主席赴巴西出席G20里约峰会,其间中巴两国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5月,卢拉总统访华并参加中拉论坛。由此,中巴不仅双边推进“一带一路”,巴西更以拉美大国身份,通过中拉论坛同中方共促倡议落地。
总体而言,无论俄罗斯还是巴西,这两位金砖成员与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目前均保持良好态势。
数字主权新议题,中俄合作颇紧密
听众张泽茜(线上):金砖国家在地理位置、发展阶段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除了能源、经济方面公共议题能促成发展协作,在共同谋划数字主权方面,有哪些协作之道?
朱杰进:数字主权是金砖合作中的新议题,它涉及数字治理与互联网治理。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的立场更为趋近,诸多数字主权倡议由中俄联合提出,例如《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便是双方共同倡议的成果。
我们每年在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本身也是数字主权的倡导者,俄罗斯对此始终予以支持。
巴西和南非在这一问题上有自身关切,与我们既有共识,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数字主权议题上,中俄的合作更为紧密。
俄罗斯能源出口“向东转”
外贸从业者黄诗健(线上):俄罗斯传统能源出口长期依赖欧洲市场,在西方制裁背景下,其是否会将出口重心转向金砖国家?
Mamakhatov Tlesh: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新变化,欧美的制裁影响下,俄罗斯正在调整能源出口的方向,其他自然资源也加速“向东转”,即中国和印度。比如煤炭,仍以俄罗斯国内销售为主,但中国同样是重要买家。
整理:夏徐寅 李念云南配资
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